原标题:发射成功!发射云南人的成功潮说骄傲桂海潮说:“坐火箭太爽了!” “5 、云南4 、骄傲箭太3 、桂海2 、坐火1,发射点火!成功潮说”9时30分许,云南随着点火口令的骄傲箭太下达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六号飞船和三名航天员拔地而起,桂海直刺苍穹 。坐火冉冉升腾的发射火箭和湛蓝的塔架交相辉映 ,火焰染红了整片天空 。成功潮说 (此前报道:骄傲 !云南神十六航天员亮相,有1位是云南人 !发小:读书时拿奖拿到手软 ) 随后 庆祝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 大红屏又来了 ! 点火瞬间 ↓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 与火箭成功分离 进入预定轨道 其中,36岁的云南人桂海潮 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 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 在轨操作 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 一起来看第一次上天的 桂老师 ↓ 进舱前 航天员桂海潮 热情地向镜头 挥手、比大拇指 👍 “挥手点赞表情包” 三连上线! 升空过程中 航天员们难掩激动之情: “感觉良好!” “很舒服!” “非常平稳 !” “相当漂亮!” “太壮观了!” 桂海潮还说: “坐火箭太爽了 !” 出征前 桂老师还发了一条朋友圈 大家纷纷给桂老师 点赞 !加油 ! ↓ 网友纷纷点赞: “ 出差快乐啊!教授” ““同学你导师呢”“导师头顶上呢” “爽不爽我不知道 ,除非让我坐”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出舱活动 ,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 、维护维修等各项任务 。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9次发射任务 ,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5次飞行。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工作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相关新闻 骄傲!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来自云南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 、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让人骄傲的是,三名航天员中的桂海潮 ,来自咱们云南的保山施甸 ! 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载荷专家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 ,5月30日,三名航天员将出征太空 ,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 航天员 桂海潮:“ 到今天为止 ,我觉得从身体上 、心理上 、思想上,我都准备好了 ,迎接这一次任务的挑战。而且也非常期待进入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太空这样一个独特神秘的环境里面 ,我觉得我特别想把这一次的任务当成一个发现之旅 。” 在桂海潮的家乡保山施甸 ,这个让人骄傲的消息第一时间传遍了大街小巷 。 桂海潮高中同学 :“ 桂海潮明天就要出征星辰大海了,作为老同学 ,希望他的航天任务圆满成功 ,平安顺利归来,你是我们的骄傲!” 来自云南的航天员即将飞向太空 ,在云岭大地,大家都因这个让人骄傲的消息而倍感振奋。 市民:“ 云南人的骄傲 !” 市民:“ 替你感到很骄傲,希望你再接再厉,一帆风顺!” 市民:“ 全国人民的希望 ,上天了,到宇宙上去!” 市民:“ 作为一个云南人 ,还是感到很骄傲的 ! 市民:“希望他在航空航天事业上能够更进一步 !” 今年36岁桂海潮籍贯云南施甸,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航天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 ,当年在施甸读书时,这位学霸就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 桂海潮高中同学 :“ 桂海潮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 桂海潮高中同学:“他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都非常高,印象当中他每次考试,尤其是数理化都是接近满分。在同学当中呢,都是我们的学霸级的存在 。” 2018年五月 ,我国启动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 ,桂海潮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 ,成为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 ,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在此后的2年多时间里,桂海潮又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 ,终于为"上天"做好了万全准备 。5月30日,他将作为我国首位载荷专家,随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出征,在广袤的太空开启一段难忘的旅程 。 市民 :“ 圆满成功,平安归来!祝你一路顺风!” 市民:“平安 ,顺利返回!为我们云南人争光!” 市民:“ 为中国人争光,我们为他加油!” 一起期待中国空间站 第二次“太空会师” ! 来源:昆明信息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新华社、YNTV2都市条形码 编辑:杨蓉 编审 :沙兰梅 终审 :周健军 觉得不错 ,点个和 转发起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Ruth Gresham网 sitemap